7招解夢技巧,擺脫惡夢好好睡一覺!夢到被人追、鬼怪、空難,你大叫驚醒,惴惴不安。惡夢連連表示什麼?如何改變這種惡性糾纏?文.謝曉雲 攝影.陳德信 2009/04 康健雜誌 125期 如果你每天睡6~7小時,活到80歲,這一生你總共會做多少夢?答案是,超過10萬個夢看到這數字,你可能會想,怎麼可能!我一星期都做不到一次夢,不論怎麼算,到80歲都不可能做這麼多夢。美國睡眠障礙協會創辦人彼德.郝依(Peter Hauri)博士指出,事實上,現代腦科學及睡眠醫學證實,我們每天睡覺時都在做夢,一個晚上平均出現4~5個夢,只是有時候你並不一定「感覺」夢出現,早上醒來,也不記得曾做過夢。但有些人卻比較容易察覺自己在做夢,甚至因為多夢,醒來覺得疲憊不已,抱怨一直做夢讓他們睡不好。惡夢連連,小心潛藏精神疾病除了多夢,有人還經常做令人驚恐不安的惡夢。如果惡夢反覆出現,總是夢到有人來討命、妖魔鬼怪突然在身邊出現、搭飛機卻發生空難等等,半夜嚇醒而睡不著,就要提高警覺,可能是潛在精神疾病,如憂鬱症、焦慮症等,導致惡夢連連,難以安眠,最好即早求醫,找出原因。接連做可怕惡夢,常出現在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」患者身上,他們白天腦中反覆出現創傷事件或痛苦的經驗,到了夜晚同樣煎熬,入睡後很快就被惡夢驚醒,有些人甚至因此不敢上床睡覺。 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楊建銘過去在美國紐約的睡眠中心,曾輔導過這樣的病人:一位移民美國的中年男子,經營雜貨店一連被搶三次,從此常常擔憂害怕,晚上睡不安穩。沒料到,不幸事情接二連三,他的女婿外出不慎被車撞死,為此他很內疚,認為女婿聽他建議移民來美國,才會發生意外,這件事成為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,從此他幾乎每晚做惡夢,夢裡一直見到死去的親人朋友,包括女婿,掐住他的脖子索命,使他心裡承受極大痛苦和恐懼,甚至白天不敢出門,晚上不敢睡覺,相信自己真有生命危險。 經過睡眠、精神相關檢查,發現他其實患有嚴重睡眠呼吸中止症,「這可以理解為什麼他總是夢見別人想掐死他,讓他『喘不過氣』,事實上他在睡眠中,呼吸的確不順暢,」楊建銘說,再加上長期心理壓力及恐懼,使睡眠狀況雪上加霜,一直藉由做惡夢顯現。 焦慮的夢反應生活壓力 此外,習慣負面思考、想法比較悲觀、容易緊張的人,也常做些令人不舒服的夢,尤其夢境多半和「焦慮」、「急切」的感覺有關,如被人在身後不停追趕、趕不上公車、火車、飛機,遲到來不及應考,或者考試成績很差,被老師當眾指責,不知所措等等。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盧世偉指出,除了上述人格特質容易做「焦慮」的夢之外,出現這類夢境,通常也反應日常生活的某些壓力,可能最近生活感覺緊張,或即將面臨挑戰,正處理困難棘手的問題等等,應該檢視壓力來源,設法放鬆,緩解壓力,或做好準備以迎接考驗,就能慢慢減少惡夢出現的頻率。 還有一種特殊的焦慮性精神官能症,稱為「夜間恐慌症發作」,患者在夜間突然驚醒,出現心悸、呼吸困難、冒冷汗等狀況,病人感覺很像在做惡夢,但卻沒有清楚的夢境和情節,因為這種恐慌症並非發生在「快速動眼期」(惡夢多發生在這個階段,夢的內容比較複雜、鮮明、令人印象深刻),這些異常狀況純粹是恐慌症發作時的生理表現,並非做惡夢。王榮義認為,人要了解及面對真正的自己,才會善待自己。但很多時候,內心許多壓力、衝突我們沒有察覺,或刻意視而不見,只是一直壓抑、催眠自己,「沒關係,要堅強,要正向思考,」並沒有重視、照顧已經存在內心的問題、傷害。 而夢的出現,正提醒我們應該正視並坦然接受自己,當我們對內心衝突、不舒服的情緒釋懷,心情放輕鬆,惡夢、怪夢會漸漸消失。夢提供靈感,解答疑惑做夢不僅幫助紓解白天的壓力,有時,夢更擔任解答我們人生各種疑難困惑的最佳盟友,甚至是生活、工作的創意來源。記錄夢、解讀夢、善用夢,生活更自在 希望藉夢睡得更好,生活更健康自在,你需要先記錄自己的夢,並慢慢學習解讀夢,從中找出意義。 不少人感覺昨晚好像有做夢,但白天醒來,卻想不起任何夢的情境細節,研究夢的專家指出,這主要因為做夢者的主觀意識認定,夢境並不特別,都是一些瑣碎小事,根本沒有「想要」記得夢的內容,所以,一覺起來便忘得一乾二淨。 其實,不管長夢、短夢、日常生活相關的夢,或怪誕荒謬,超脫現實的夢,都可能藏著有趣的訊息,不妨練習記錄下來,並和實際生活聯結,自己學習解夢。 記錄「夢日記」的技巧:1.隨時在床邊備妥紙、筆,以便從夢中醒來時,馬上能記錄夢境內容。2.夢醒之後,不要馬上下床,讓自己靜靜閉著眼睛,躺在床上回想一下剛才做夢內容,「夢中發生什麼事?我正在做什麼?有什麼感覺?」。不必期待馬上能回想出整個夢境,但試著放鬆心情,慢慢回溯,花一兩分鐘沉浸在剛才做夢的感覺中,有助於慢慢憶起更完整、細節的夢中景象,美國夢學研究心理學家戴蘭妮建議。3.醒來後,儘快記下夢的內容,因為我們的記憶很快會隨時間消逝而沖淡,拖了一段時間才去記錄夢,許多細節可能被忽略遺忘。4.記錄夢的內容細節,愈仔細愈好,最好包括:角色:除了自己之外,還有哪些人、動物,或任何奇怪、神話人物出現夢裡。活動:夢中自己在做什麼,及和其他角色的互動關係,如愉快地交談、憤怒爭執等等。時間:白天或晚上,季節、天氣狀況等等。地點:夢境發生在室內或室外,還是特定地點,如車子裡、游泳池、海邊、山上。色彩:是黑白夢或彩色夢,或者有特別醒目的顏色或圖形。氣氛、心情:在夢境裡自己的情緒、感覺,如愉快、害怕、擔心、憤怒、傷心等,要特別記下來,因為在夢中的感覺是解釋夢含義最重要的線索,專長分析夢境的心理學家荷洛薇(Gillian Holloway)指出。 5.即使起床後,只記得片段夢境,也值得記錄,戴蘭妮認為,有時這一小段夢可能讓你之後串聯起整個夢境,或是回想起好幾個夢。 6.荷洛薇指出,記錄夢時,儘量接納夢的原貌,如果先入為主認為「這個夢真荒謬,或真是蠢,對我根本毫無意義,」這類想法一出現,可能影響回憶夢境的準確度,而讓夢境失真。 7.記錄完夢境之後,接下來想一想夢境中出現的人事物和自己目前生活有什麼關聯?或者最近發生哪些事可能和這個夢相關?將自己的想法及心得也一併記錄下來,再慢慢從中解釋夢境意義,你可能會發現,夢真是透露出好多訊息! 準備好開始夜間的冒險旅程嗎?今晚早點上床,好好做場夢吧!資料來源:摘錄於康健雜誌
3